淘汰落后聊城無縫鋼管產能穩定鋼價和加速產業重組
一直以來,在鐵礦石價格談判中,中國吃足了苦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產業集中度過低,導致聊城無縫鋼管公司或進口商進口時,不考慮行業的整體利益。進口市場無序化,甚至國內各進口方相互競價,導致鐵礦石價格提高,破壞了整體鐵礦石價格的談判。尤其是2008年,中國鋼企發生虧損,“罪魁禍首”就是高昂的鐵礦石成本。“現在國際鐵礦石供應商就是抓住我們沒有真實需求支持的虛假產能這個把柄,而抑制落后產能有利于增加中方談判的籌碼。”伴隨著國內鋼產量的過快增長,鐵礦石進口不斷創新高,國內鐵礦石的虛假需求也給國際礦石巨頭提供了談判籌碼。
在鐵礦石談判問題上,中國一方面要通過并購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增加鐵礦石談判的話語權;另一方面,要多渠道獲得鐵礦石資源,組建成大鋼鐵集團走出去,收購海外鐵礦。這都有利于降低鋼企的成本,獲得競爭優勢。
南京證券鋼鐵行業分析師萬永瑞表示,工信部鋼鐵限產令對上市公司是一個利好。聊城無縫鋼管限產主要針對中小鋼廠落后產能,上市公司一般規模都比較大。據中鋼協統計,今年以來增產前50名的絕大部分是中小民營鋼企。大鋼廠和小鋼廠產品結構不同:中小鋼廠產品多以長材、螺紋鋼等建材為主,而且鐵礦石現貨價格成本較低;大型鋼廠追求產品高端化,板材項目上得比較多,產品主要外銷和用于造船和汽車,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非常大。由于小鋼廠盈利空間大于大鋼廠,造成中小廠"落后產能"死灰復燃。萬永瑞認為,對此要一分為二來看,一是聊城無縫鋼管行業是一個完全競爭性行業,工信部首次緊急下發聊城無縫鋼管限產令,意味著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問重;二是此次鋼鐵限產令是自律性限產,政府沒有非常具體的措施限產,限產令有沒有效果很難講。萬永瑞對鋼鐵板塊走勢謹慎看好,維持對聊城無縫鋼管行業"中性"評級。
民生證券張志民認為,工信部鋼鐵限產令旨在限產保價,對上市公司是一個利好。但限產令能不能落到實處,達到限產保價的目的,現在還不好說。一些地方政府為追求刺激經濟的成果,可能不會真正重視產能過剩問題。張志民認為,目前聊城無縫鋼管板塊估值偏低,隨著經濟形勢的逐步回暖,寶鋼股份、鞍鋼股份、武鋼股份等龍頭公司,有望在新一輪行業洗牌中獲益,投資者可考慮中線逢低介入,后市應有較好的上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