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我國無縫鋼管行業由盛轉衰的分水嶺
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不僅是我國經濟增長進入減速期的開始,也是我國聊城無縫鋼管行業由盛轉衰的分水嶺。2009年出口的恢復,以及“4萬億元”刺激政策的實施,一度延緩了我國無縫鋼管行業衰退的步伐。但從2011年開始,隨著經濟刺激政策對鋼鐵行業拉動效果的減弱,我國無縫鋼管行業經歷了近4年的持續下行走勢,不但至今仍無好轉跡象,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我國無縫鋼管市場價格雖然從2008年金融危機后的驟降中逐漸復蘇,且在經濟刺激政策的拉動下,在2010下半年和2011年初一度回升至2008年之前的水平。但從2011年第二季度開始,隨著全球經濟的放緩,國內無縫鋼管產量亦達到峰值,國內外無縫鋼管需求卻呈現逐年下降的態勢。供需的嚴重失衡使得我國無縫鋼管行業逐漸喪失了自主定價權,更多的是受原材料以及大宗鋼材價格的左右,長達4年的價格持續下跌,使得貿易商的獲利空間縮小,越來越多的貿易商退出了無縫鋼管行業。貿易商的退市不僅使無縫鋼管企業的銷售渠道減少,也使得市場的“蓄水池”作用減弱。庫存的壓力逐漸向上游無縫鋼管廠家轉移,這就對鋼管廠的資金實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我國無縫鋼管市場的長期下行走勢,使得無縫鋼管企業利潤逐年減少并出現連續虧損的現象。企業負債逐年上升,越來越多的無縫鋼管企業出現關停和倒閉。
